咨詢熱線
138-1648-4378
電話傳真
021-65537820
人類誕生以來,大概沒有什么難題像“愛”一樣讓古往今來無數的智者和蠢貨同樣感到渴望或困惑。在我有限的閱讀范圍里,20世紀法國作家圣??诵跖謇锲婚L卻回味無窮的名著《小王子》對愛的問題有最通透的討論。這里,我特別愿意推薦一本篇幅同樣不長卻不乏深度的心理學名著:弗洛姆(Erich Fromm)《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這本書十年前讀過,最近重讀一遍——好書的一個標準就是需要重讀且耐得住重讀——還是感到受益匪淺。
不妨先簡要回顧涉及“愛”之問題的歐洲經典。早在公元前700年前后(相當于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Hesiod)在他的長詩《神譜》(Theogony)中提到:最早的神混沌(Chaos)生出的第一批神(gods)里,就有愛欲Eros。愛欲似乎具有本源性、創造性的意義。
稍晚一些,柏拉圖著名的對話錄《會飲篇》(Symposium)的主題就是愛。當然,這部對話錄更傾向于探討愛欲的哲學意義,和我們今天說的愛不大一樣。對話錄中,第一個發言者斐卓說,愛神是人類幸福的來源,最能導向品德和幸福。第四個發言者阿里斯多潘提到遠古時代人有三個性別、后來被神剖成兩半后紛紛尋找“另一半”的故事。阿里斯多潘對愛下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定義:“我們本來是個整體,這種成為整體的希冀和追求就叫做愛……全人類只有一條幸福之路,就是實現自己的愛,找到恰好和自己配合的愛人,總之,還原到自己的本來面目?!睍嫷淖詈?,第六位發言者蘇格拉底在對前面發言者層層追問的基礎上總結道:愛總是一種欠缺,是一種身處匱乏卻向往豐饒、自知無知卻追求智慧的狀態;愛有讓人向上的力量,能讓靈魂上升并自我更新;肉體雖亡,但以愛為中介的對美的追求可生出不朽的子女,如荷馬的史詩即是。今天常把藝術品比喻為藝術家的孩子,最早即來源于此(以上參考王太慶先生譯本)。
公元前1年,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創作了三卷詩歌:《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e)。和柏拉圖不同,這部長詩具體論述了男人如何追求愛情、女人如何獲得愛情的方法。比方說,男人在寫情書的時候要多說諂媚和奉承的話,因為再驕傲的女人也耐不住巧言令色的煽動。有趣的是,這部教人“誨淫誨盜”的詩,或許是奧維德幾年后被放逐出羅馬的一個重要原因??磥?,談論愛總是冒險的事,正如愛本身是冒險一樣。
中世紀以來,對愛的論述主要著力于對上帝之愛,這里按下不表。文藝復興以降,大量文學作品都涉及到愛的問題。比如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福樓拜《包法利夫人》、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等,皆是耳熟能詳的文學名著。值得一提的是,文學作品大多只限于展現男女之愛的多重困境,并沒有深入全面地提出解決問題之辦法的義務,較少涉及愛情之外的更豐富多元的愛的問題。
真正有深度且全面而扼要地論述愛的問題,要到1956年弗洛姆《愛的藝術》面世。這部六十年前的舊著,早已被譯成多種語言。上世紀80年代譯成漢語,距今也有30多年。今天,這部富有洞見的小冊子仍然值得反復閱讀,其中的洞見很有助于幫我們澄清和照亮圍繞在愛的難題周圍的迷霧和誤會。
二
全書大致分為“愛的理論”和“愛的實踐”兩部分。
為何非愛不可?弗洛姆指出,這是因為人會孤獨(這讓我們回憶起前面提到的《會飲篇》中的相關論述)。擺脫孤獨或分離感的方法很多,但哪一種都不如讓人與人融為一體又保持自己獨立個性的愛來得永恒而可持續。弗洛姆特別提到受虐狂和虐待狂兩類特殊人格(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有更深入的論述,值得參看)。前者依附于人,需要被支配,沒有尊嚴;后者同樣依附于人,需要支配他人,同樣沒有尊嚴可言。而真正成熟的愛,是一種主動的行為——在保持自己尊嚴和個性的同時與他人結合。
讀到這,你也許能理解,此書和市面上流行的“心靈雞湯”很不一樣?!皭鄣乃囆g”不是在教你如何去泡妞或獲得白馬王子的青睞。實際上,弗洛姆在“前言”中即已指出,抱著尋找具體方法指導的目的去閱讀此書的讀者多半會失望。因為“愛”不是感情問題,不是對象問題,不是運氣問題,而是能力問題,是需要努力去發展自己的個性,以形成一種“創造性人格”的過程。換言之,愛是需要學習的。并不是人人都會愛。
何為創造性人格?簡單說,具有這種人格者能積極地“給予”——在給予的過程中,你體會到自己的價值、能力、活力和富有。只有真正富有的人才能給予。只不過,這里的給予不是給對方房子、車子之類的東西,而是以你的豐滿而健全的個性去激活對方生命和個性中的活力。不妨說,愛就是用愛去喚醒愛,用活力喚醒活力。在這個過程中,彼此都會感覺到真正的充實和富有。弗洛姆很有眼光地引用了卡爾·馬克思的名言:“你只能用愛來交換愛,只能用信任來交換信任?!保ù笠馊绱耍?/span>
具有這種富有創造性的人格是愛的藝術或能力的關鍵。相應地,又需要培養自己的四種能力:關心、責任感、尊重和了解對方的能力。以上四者,都意味著創造性人格要走出自戀和自我中心,走向真正的成熟。
其次,弗洛姆富有預見性地指出:現代消費社會,大家傾向于把任何事乃至人都當作消費或交換的對象。人的個性被磨損殆盡,“愛”往往蛻變為欲望的滿足,或只是追求被愛卻不能主動去愛,嚴重忽略了對愛的能力和創造性人格的培養。
弗洛姆在“愛的理論”部分還有不少重要的洞見,再舉幾例:
如果你愛一個人,就會愛所有人,愛世界,愛生活——這其實是《會飲篇》中相關觀點的延續。
自愛(愛自己)和愛別人是聯系在一起的,不懂得愛護、尊重、了解自己并對自己負責的人,很難以同樣的方式愛別人。
“無私”的愛看似偉大,實則大有問題,比如母愛,若只強調“無私”,很可能讓孩子感到巨大的心理壓力,因為孩子總不想讓母親失望。弗洛姆深刻地指出,自愛的母親才能自然而然地讓孩子體驗到什么是真正的愛、快樂和幸福。如果感情已經徹底破裂,離婚至少可以告訴孩子人可以果斷結束對不堪環境的忍受。
愛不意味著沒有矛盾和沖突,實際上,大多矛盾和沖突正來自于你試圖避免或逃避沖突,大多沖突沒有破壞性,反而可能導致更深入地澄清對方和自己。
三
以上“愛的理論”部分是全書主體,最后一章“愛的實踐”字數不多,但同樣富有洞見。下面舉例一二。
大多現代人在朝九晚五的螺絲釘一般的工作之余,總想輕松輕松。這無可厚非。但,若沒有規范和自律,人就很可能一事無成。而任何一門藝術,都需要花時間去掌握基本規范或技術?,F代人愛自由,討厭規范,逃避自律,有可能導致生活意義的流失,把生活過得支離破碎、雜亂無章。與規范和自律的缺失相伴相生地是專注力的缺失。人們習慣于大口大口地消費一切,但卻很難忍受獨處或專注地做某件事。同時,工業化和技術的發展,也加速了人的浮躁。不少人恨不得馬上得到自己要的東西,越快越好。
以上種種,都是要獲得愛的能力和良好生活要克服的。要掌握愛的藝術,不妨從學著自律、獨處(獨立能力是愛的一個條件)和專注開始。
弗洛姆最后指出:非常重要的是你得相信愛,相信自己有愛自己、愛別人的能力和意愿,且有信心、有勇氣去實踐。畢竟,什么都不信的人,什么都沒法愛。
四
這本豐富的小書還有不少值得聆聽的洞見。尤其對于我們這些覺得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現代人而言,學會聆聽和理解他人經驗和洞見,幾乎已成為亟需補上的必修課。
此書市面上有多種譯本,但翻譯未必都很準確。比如,我手邊安徽文藝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的劉福堂先生的譯本,103-104頁有好幾處都分不清權利(rights)和權力(power)的區別。不知是譯者的問題,還是編輯不夠認真的緣故?
二〇一九年元月十二日初稿,二〇二三年四月二十二日修訂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网_国产免费性爱网站_欧美日韩亚州大香焦久久_热门午夜国产视频观看92